孩子上幼兒園后,家長們總擔心孩子會不會被其他小朋友欺負,而家長的這種擔心也是有道理的。因為幼兒園的孩子們語言發(fā)育還不完全,很多時候都不能通過語言來正確處理小朋友間的問題,然后就可能會抓人、打人、咬人。有的孩子本來是好意,想要向對方表示友好,但是因為不懂輕重,可能弄疼了對方,兩個人就打起來了。還有些孩子不懂分享,總是在玩玩具的時候和其他小朋友發(fā)生爭執(zhí)。這些場景在幼兒園是很常見的,關鍵是很多家長在得知孩子在幼兒園發(fā)生矛盾,急著出面,反而越鬧越大。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發(fā)生沖突,聰明的家長是不會做這些事的。
1. “誰打的你?帶爸爸去找他。”
這類家長聽到孩子“受欺負”就受不了,急著要找對方“算賬”。家長經常這樣做的話,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,同時也剝奪了孩子自己處理同伴間矛盾的機會。另外,家長頻繁介入孩子間的糾紛,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,形成膽小、躲避的習慣。
2. “他打你,你也打他。”
淘媽身邊有位爸爸就是這樣跟孩子說的“誰敢打你,你就給爸打他,打壞了爸爸賠他。”這話聽著是很霸氣,但這樣真的能解決問題嗎?家長說的這種話會讓孩子混淆正確和錯誤的概念,認為只要用暴力就能解決一切問題。時間長了,孩子可能一有不如意的事情就會動手打人,反正爸爸說了“打壞了爸爸賠。”這不是在教孩子保護自己,反而容易讓孩子誤入歧途。
3. “不要和XXX玩了。”
生活中有不少家長都是這樣做的,僅僅因為孩子和對方發(fā)生了一點小矛盾就告訴孩子,以后不要跟他玩了。家長的做法直接限制了孩子的交際圈,讓孩子變得懦弱。而且慢慢也會讓孩子失去判斷正誤的標準,影響孩子的交際。
4. “園長,這事怎么解決,你看著辦吧。”
有些家長喜歡把問題復雜化,孩子發(fā)生一點事,越過班級老師去找園長。但是園長很有可能不知道這件事,要搞清事情的來龍去脈需要花費很多時間。這樣會讓家長和班級老師之間產生隔閡,而且這也不是高效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孩子間發(fā)生沖突,家長該如何做?
如果你也曾犯過以上這些錯的話,以后就可以參考以下步驟去處理孩子間的矛盾了。
1. 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
其實孩子和小朋友發(fā)生矛盾時,心理也不好受。尤其是被“欺負”的一方,會有委屈、難過的情緒在。這個時候,家長首先要安慰孩子,抱抱孩子,對孩子的感受予以理解。家長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責罵孩子“你怎么那么窩囊,經常被人欺負”。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,讓孩子更難受,沒有安全感。而且孩子以后發(fā)生類似的事情,也不愿再和父母說了。
2. 幫孩子分析原因
等孩子的情緒穩(wěn)定下來之后,家長可以讓孩子描述一下事情的經過,然后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。看這件事是誰的錯,對方是有意的還是無意傷害孩子。找到原因之后,家長再幫忙想應對措施。
3. 找老師溝通
如果孩子自己說不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,家長可以和老師溝通,從老師那里得知事情的真相。如果班級里確實有經常打人、咬人的孩子,家長也應該找老師溝通,希望老師能采取合理的措施,避免再發(fā)生這樣的事。
4. 教會孩子提前規(guī)避
家長不要過多干涉孩子的交際,平時還是應該多鼓勵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。另外,父母在家里也可以“演練”小朋友間可能發(fā)生的矛盾。告訴孩子,如果真得發(fā)生這種事,應該怎么應對。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減少孩子和小朋友間的沖突,讓孩子更好的保護自己。
淘媽說:孩子在幼兒園和小朋友發(fā)生矛盾、沖突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,家長不要大驚小怪,甚至直接介入。父母真正應該做的是教會孩子如何正確處理,幫助孩子和小朋友更好地相處。如果你家孩子在幼兒園“受欺負”,你會怎么做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