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歲前的孩子到底能不能吃鹽,這是很多媽媽和奶奶在帶娃上的分歧,奶奶覺得娃不吃鹽,就沒力氣,長不好,媽媽則按照科學(xué)喂養(yǎng)的原則,吃鹽會傷害孩子的味蕾。那么,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呢?
一、鈉的攝入和吃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
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(Nacl),但Na不只存在于食用鹽中。蔬菜、水果、五谷、肉、蛋、奶……中都存在。1歲以內(nèi)的孩子,正常飲食,平時從一日三餐的食材中,就能攝取到足夠的鈉。
小于6月齡的寶寶,還沒有開始添加輔食,只吃母乳或者奶粉。以奶粉為例,在營養(yǎng)成分表中,在礦物質(zhì)欄,就能看到鈉的含量,因此,并不是只有吃了鹽,才算攝取到鈉。
同樣的道理,母乳喂養(yǎng)的孩子,只要母親在三餐的攝入中,做到營養(yǎng)均衡,攝入足夠的鈉,寶寶就能從母乳中,攝取到他一天所需要的鈉含量。
滿6月齡的孩子,開始添加輔食,這時候,食材開始變得豐富多樣起來了。
一個6-12月齡的寶寶,正常食量下,每天大概能吃下600-800毫升的奶、40-80克的蔬菜、50克的蛋奶、40-80克的谷物以及40-80克的水果。而這些食物中,所含的鈉含量在300毫克左右。
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》指出,12個月以下的嬰兒,每天需要的鈉含量,小于400毫克。因此,孩子完全可以,從每餐的新鮮食材中,攝取到一日所需的鈉含量,不需要再額外補充鹽。
二、孩子過早吃鹽的危害,超乎你的想象
孩子過早地吃鹽,是有很多危害的。尤其時一歲前的寶寶,腎臟還沒有發(fā)育完全,過早吃鹽,無法完群代謝出體外,會加重腎臟的負擔(dān)。
最直接的影響,就是寶寶的味蕾明感度降低,口味變得越來越挑剔,漸漸就會養(yǎng)成讓家長更頭疼的,挑食、偏食等壞習(xí)慣。
這個非常好理解,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類似經(jīng)歷,如果在外面連續(xù)吃上幾頓,立馬就會覺得,自己家的那些家常菜,不再可口了。那是因為酒店廚師做的菜肴重油重鹽,而家里的菜在調(diào)味料的添加上比較清淡。
正常吃飯,就能攝取到足夠的鈉含量。如果再額外添加的話,妥妥的鹽攝入過量。
鹽攝入超標(biāo)的危害,比過早吃鹽的危害更加大。他不僅會抑制鈣的吸入,不同程度影響孩子個子發(fā)育,還會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(fēng)險。
三、1歲前不吃鹽,如何吃科學(xué)又美味
在知道了1歲前吃鹽的危害后,如果依舊不放棄給寶寶,做口感好的健康食物,讓寶寶吃得更香,這里還有一個很棒的方法,就是善于利用食物本身的味道。
我們在給寶寶做輔食的時候,可以選擇,食物本身就有專屬味道的食材,比如蝦米、番茄、檸檬……
在燉蛋羹的時候,加幾個小蝦米,就是天然的“提鮮調(diào)料”,這里要注意的是,不能貪多哦,不然一天的鈉攝入也很容易超標(biāo)哦。
番茄自帶酸酸甜甜的味道,天生受到寶寶們的青睞,做法也很多樣,可以炒蛋,也可以燉土豆牛肉。檸檬也有很多的妙用,放一點在水杯中泡水,不愛喝水的寶寶也會多喝上幾口,在做魚蝦時,擠上幾滴,立馬成了天然的除腥劑。
所以,不額外吃鹽,不等于吃下的食物,都是沒有味道的。善于利用食材本身的味道,寶寶也能吃得美味,胃口棒棒。
當(dāng)寶寶有了一定的咀嚼能力,不再需要將食物打碎加工,這時候就可以吃“大人飯”了,在家做飯的時候,可以先給寶寶舀出一部分,沒有加過調(diào)味料的食物。在菜肴出鍋前,再加入調(diào)味料,裝盤后給家人食用。這樣子,不再需要單獨給寶寶做輔食,高效便捷。
如果我們在外面就餐,也可以給寶寶點一些清蒸魚,清蒸蝦,這些調(diào)味料比較少的食物,在吃的時候,去掉外面有調(diào)味料的魚皮、蝦殼,里面的肉會非常原汁原味。寶寶的飲食無小事,吃進去的每種食物,前提是確保之前嘗試過,并且沒有過敏反應(yīng)。
如果餐廳沒有這樣的菜肴,可供選擇,那可以吃點米飯、面條、蒸紅薯、蒸南瓜這樣的碳水,不要因為一頓外食產(chǎn)生焦慮情緒,一天有很多餐,完全可以通過其他的幾餐,調(diào)節(jié)與平衡,當(dāng)然也可以提前準(zhǔn)備一些寶寶的小零食。
還有很重要的一點,平時很容易被大家忽視,要警惕。
有些家庭比較喜歡用醬油、豆瓣醬等來調(diào)味。覺得里面沒有鹽,但其實醬油在發(fā)酵制作的過程中,為了防止變酸,就已經(jīng)添加過鹽了,所以它就相當(dāng)于是加過鹽的綜合調(diào)味料。從廚房拿一瓶醬油,看看成分表,就能很直觀地看到鹽含量。
在使用這些調(diào)味品的時候,一定要注意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