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寶餓了,哭!
寶寶冷了,哭!
寶寶尿了,哭!
寶寶不舒服,還是哭!
不滿三個月的寶寶好像除了睡和吃之外,就只有哭這件事了。寶寶哭了之后,我們是應該安撫,還是放任不管呢?其實,大多數(shù)新生兒的哭鬧和生理需求有關,只有及時找到寶寶哭鬧的原因才能有效地制止他們的哭鬧。.
寶寶哭鬧,父母管,還是不管
對于新生兒而言,哭不是一種行為,而是一種語言,是他們表達需求和感受的唯一方式。嬰兒的需求和感受是否被父母關注和接受,直接關系到新生兒安全感和良好親子依戀關系的建立。
有一些新手父母迷信國外育兒理念,他們認為孩子一哭父母就過去安撫,孩子會變得很黏人,很難帶,于是“哭,不抱;不哭,才抱”的育兒觀念在他們之間非常流行。嬰兒期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,如果他們通過哭聲向父母傳遞的感受和需求,沒有得到及時滿足,就會感到不適和恐懼,不利于安全感的建立。
孩子除了吃飽穿暖之外,更需要父母的關愛。父母能夠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,在孩子困惑時指明方向,在孩子獨立后悄悄退出,這都會讓孩子變得有自信、有力量。
寶寶的哭聲在不同月份,表達的含義也不同。3個月前的寶寶,哭聲主要用來傳遞生理需求的;4個月之后的寶寶,哭聲大多時候是來傳遞情感的。父母只有掌握了寶寶哭鬧的真實原因,才能快速、有效地安撫。
寶寶哭鬧的8個常見原因
很多新手父母一看到寶寶哭鬧,就會想到他是不是餓了、困了,或者是尿了要換尿布。是的,餓、困、尿確實是新生兒哭鬧最常見的原因。不過,除此之外寶寶還有一些哭鬧的原因,父母也應該知道,否則就不能找到正確的安撫方法。
1、環(huán)境因素
新生兒都是缺乏安全感的,因此對環(huán)境變化也會比較敏感,比如噪音、光線、空氣氣味的變化等都會讓他們感到不適。為了表示自己的不滿,寶寶常常以哭鬧來抗議。如果排除前三個原因外,媽媽可以看看周圍的環(huán)境是不是有變化。如果是,媽媽只要恢復到寶寶喜歡的環(huán)境即可。
2、憋尿
嬰兒的身體還處于快速發(fā)育期,他們對于膀胱的控制力較差,加上男嬰尿道口狹窄,常會有不經(jīng)意的憋尿行為。媽媽可以吹口哨,放舒緩的輕音樂,讓寶寶肌肉放松,排出憋著的尿液,自然就不會哭鬧了。
3、鼻塞
新生兒免疫力低下,非常容易著涼感冒。如果寶寶鼻子不透氣,吃奶的時候就會呼吸困難,餓了又不能吃奶,自然會哭鬧不止。媽媽只要幫助寶寶清理鼻腔,吸出鼻涕就可以解決了。
4、興奮
還有一些寶寶哭鬧并不是身體不舒服,而是太興奮了。寶寶白天玩得很開心,神經(jīng)一直處于興奮狀態(tài)。到了晚上情緒還是很亢奮,想睡又睡不著,所以也就會一直哭鬧。
5、找個人來陪
新生兒這一天不是吃、就是睡,即便是醒了也只能躺著,非常無聊。這時候,嬰兒會通過哭聲來吸引父母的注意,想以此來找個人陪自己玩。
掌握5s嬰兒安撫法,讓寶寶不再哭鬧
新生兒哭鬧的原因有很多,除了生理需求外基本上都和安全感有關。父母只要給寶寶創(chuàng)造一個安全的環(huán)境,寶寶就會感到安心、放松,哭鬧自然也就少了。
1、包巾法(swaddle)
有了寶寶之后,媽媽一定要學會正確地使用包巾。媽媽用包巾把寶寶裹起來,不但會給寶寶一種重新回到媽媽肚子里的錯覺,還可以避免被自己的手腳嚇到。需要注意的是,包包巾的時候不要太緊,要留有兩指寬的縫隙。
2、側臥睡姿(side)
仰睡是新生兒最安全的睡姿,但側臥卻是安撫寶寶比較有效的睡姿。媽媽可以讓寶寶側身躺著,然后一只手慢慢撫觸寶寶的后背。這樣他會感到很舒服、很安全,自然也就不會哭鬧了。
3、噓聲法(shushing)
寶寶哭鬧的時候,媽媽可以讓寶寶聽聽吹風機、洗衣機的聲音,或者有節(jié)奏地發(fā)出噓噓聲或吹口哨,這些白噪音模擬了子宮的聲音,也會讓寶寶變得平靜。注意,白噪音也是噪音,切記聲音不要太大。
4、搖晃法(swing)
出生之前,只要媽媽一走路,胎兒就會在媽媽肚子里微微晃動。媽媽把寶寶放到搖籃里晃動,或是抱著做蹲起運動,都會給寶寶重回子宮的錯覺。
5、吸吮法(sucking)
剛出生的嬰兒即使不餓,也會頻繁討奶吃,這是因為哺乳時會和媽媽有肌膚接觸,這也會讓他們感到安全和放松。因此,當寶寶哭鬧的時候,哺乳和安撫奶嘴也是不錯的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