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個最要命的有關(guān)錢的問題,該怎么應(yīng)對?
孩子們經(jīng)常會問出讓家長冒虛汗的問題,比如下面這些問題,該怎么應(yīng)對?在Lieber的博客上我們發(fā)現(xiàn)了很多奇招,也許能給你一些靈感。
Q1:“你能掙多少錢?”
Lieber認為,和應(yīng)對孩子們問的所有與錢相關(guān)的問題一樣,你的第一反應(yīng)都應(yīng)該是反問孩子,“你怎么想起來問這個?。?Whydo you ask?)”
孩子也許并不需要一個具體的數(shù)字作為解答,尤其是年紀尚幼或者對五、六位的數(shù)字沒有概念的孩子。他們可能是擔心家里會沒錢,或者納悶為什么自己家沒有豪宅。
如果年紀較大的孩子們死咬著這個問題不放,做家長的不妨借這個機會給他們上一堂理財課,比如:將家庭開銷細分成償付抵押貸款的資金、電費和伙食費,列出清單,引導孩子們向清單上添加其他的費用,以此讓他們自己找到答案。
Q2:“我們家有錢嗎?”
對于年紀小的孩子們來說,財富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。讓你的孩子知道,只要他的家人愛他、他的生活狀況比世界上大多數(shù)人都要好,他就是富有的。
當然,這種方式對青少年就不會那么有效了,最好讓他們參與制定家庭理財計劃,來了解家庭財富的真實情況。
Q3:“我們是窮人嗎?”
Lieber給女兒的解釋是:窮人是指那些買不起他們想要的東西的人,比如食物、衣服、藥品。我們還是能夠買得起這些東西的,所以我們不算窮人。
Q4:“我們?yōu)槭裁匆″X?”
可以這樣回答:家里正在攢錢,這樣等你長大的時候就不需要借錢上大學了。孩子會傾向于接受這種解釋,因為這種說法讓他們意識到家里省錢的受益人是他們自己。
對付年長一些的孩子,則可以運用統(tǒng)計圖向孩子解釋父母的預(yù)算考慮。比如:當孩子提出去一個更好當然花銷也更大的地方旅行,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孩子熟悉的日常開銷與此次度假預(yù)算相對比,做成一張統(tǒng)計圖表。孩子就能很直觀地理解,更貴的旅行計劃到底意味著多少成本。
Q5:他有,為什么我沒有?
如果你的孩子因另一個孩子有一件他沒有的東西而萬分沮喪,不妨提醒他注意他也擁有別的孩子沒有的東西。
另外,與其滿足孩子的物質(zhì)攀比,不如多多帶孩子去創(chuàng)造美好獨特的體驗與記憶,每個人的感覺和記憶都是獨一無二的,是別人無法替代的財富。比如:全家人進行一次特別的旅行,或者帶他去參觀爸爸或媽媽非??岬墓ぷ鲌鏊鹊?。本來摘自盆栽奶昔博客,點擊查看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