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媽育兒網(wǎng)
當前位置: 主頁 > 教育 > 家庭教育 >

研究發(fā)現(xiàn):長大后,越來越疏遠父母的孩子,大多來自這4種家庭

出處:@禾禾媽愛學習日期:2024-08-23 03:29:46編輯:網(wǎng)絡收集

堂弟蒙蒙是獨生子,從小叔叔嬸嬸就對他呵護備至。記得小時候堂弟跟他父母的關系也特別好,什么事都跟他們商量。

但是,上大學后,堂弟漸漸與叔叔嬸嬸聯(lián)系少了,假期也很少回家,也很少跟父母談及自己的個人學習和生活等情況。

對此,叔叔嬸嬸雖然很是不解,但是也無計可施,畢竟“兒大不由娘”。

其實,現(xiàn)實生活中,類似堂弟這種情況的孩子有很多。當然,與他們不同的,長大后還是跟父母很親密的孩子也有不少。由此可見,親子關系會隨著孩子的成長發(fā)生變化。

那是什么導致了這一現(xiàn)象的產(chǎn)生呢?

關于此問題,享譽國際的兒童交流問題專家阿黛爾.法伯曾在她的著作《家長如何說孩子才會聽》中對此進行了詳細的調(diào)研。

結(jié)果發(fā)現(xiàn):孩子與父母關系的疏遠,其實跟孩子和父母的年齡并無多大的關系,而跟他們的溝通方式和家庭關系有關。

而那些長大后漸漸疏遠父母的孩子,大多來自以下幾種家庭。

第一種:對孩子過于嚴苛或者寵溺的家庭

對孩子管教過于嚴苛的家庭,很難尊重孩子的獨立主體性,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很難感受到父母的關愛、溫暖和支持,只有來自父母的壓力。

長期生活在這種環(huán)境中,孩子內(nèi)心難免會產(chǎn)生反抗。一旦長大成人,脫離了父母的控制,就會逐漸疏遠父母。

而對孩子過分寵溺的家庭,養(yǎng)育出的孩子,多半以自我為中心,且缺乏責任感、獨立能力,社交能力,基本的生活能力等。

這類孩子長大成人后,多半不會體諒父母的想法,且不懂如何與父母相處溝通,很難與父母建立平等的關系,所以會被迫疏遠父母。

比如文章一開頭我就提到的堂弟蒙蒙,從小叔叔嬸嬸就對他百般呵護,衣來伸手飯來張口,從出生一直到大學住校,我?guī)缀鯖]見過他做任何家務。在家但凡有什么事,張嘴就是“媽”!

在父母的寵溺下,堂弟的性格內(nèi)向且脾氣暴躁,不愛交流,也不懂任何社交技巧,更不懂父母養(yǎng)育他的不易,上了大學,除了跟家里要生活費,跟叔叔嬸嬸幾乎沒有其他共同話題。

適度的關愛與嚴格育兒是最好的養(yǎng)育方式。

父母只有在關愛中加入適當?shù)囊?guī)范和約束,給孩子足夠的自主空間,讓孩子體會到被尊重,培養(yǎng)孩子的獨立精神,才是對孩子成長最有益的養(yǎng)育方式,才能讓孩子成為自律自立的人,也更有利于父母與子女長期維持良好的關系。

第二種:不關心孩子內(nèi)心想法的家庭

受缺乏溝通技巧、父母性格、社會因素等各種原因影響,很多父母沒有重視或者不知道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,忽略了孩子內(nèi)心的情感需求。

孩子長期感受不到父母的情感關懷,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,就會覺得自己不被父母重視,也很難與父母建立信任關系。這類孩子,成年后一旦找到其他情感需求和支持,比如愛情、友情等,父母和孩子聯(lián)系就會削弱,之后很難再與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,親子關系也會越來越疏遠。

養(yǎng)育孩子,不僅要養(yǎng),還要育!

隨著孩子的成長,他們的內(nèi)心世界也越來越豐富,需要與家長交流和分享的事情也會越來越多。

父母要多關心孩子的思想和情感,讓他們感受到被重視和理解。幾種關注孩子內(nèi)心世界的方式,分享給各位父母:

  • 積極傾聽孩子,對他們的觀點予以重視;
  • 關心他們的學習、生活和感受,經(jīng)常與孩子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;
  • 給孩子足夠的空間、信任和尊重,讓孩子感覺到被理解;
  • 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,在他們情緒低落時給予支持和鼓勵;
  • 學會換位思考,給予孩子充分的感情支持;
  • 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愛,讓孩子切實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。

第三種:不尊重孩子的家庭

蒙氏教育的創(chuàng)始人教育學家蒙特梭利曾說:“父母要做孩子生活的導師,而不是獨裁者。尊重孩子的選擇,給予適度自由,讓他們學會獨立。”

隨著孩子的長大,自我意識的增強,他們對被尊重和理解的渴求也越來越強烈。孩子在家里得不到尊重,不僅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,還會讓孩子覺得壓抑,甚至產(chǎn)生叛逆心理。

孩子長大后,會轉(zhuǎn)而尋求外界的尊重和認可,試圖與父母重新建立平等關系,這都會導致孩子減少與父母的交流,削弱孩子對父母的依賴,與父母漸行漸遠。

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:親子關系隨孩子發(fā)育階段而變,父母要調(diào)整方法,滿足孩子不同階段的需求。

尊重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納,有益于建立穩(wěn)定的親子聯(lián)結(jié)。為人父母,必須順應孩子的成長,適當調(diào)整與孩子共處的方式,比如,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,適度給與孩子適度的自主權、空間和信任等,通過尊重培養(yǎng)深厚持久的親子關系。

第四種: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席的家庭

英國埃塞克斯大學針對離異家庭的研究發(fā)現(xiàn):與母親生活的孩子更容易感到父親的情感缺失,這會導致孩子將來與父親的關系疏遠。

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表明:母親缺席對女兒的影響尤為顯著,會對女兒的自我認同和自信心產(chǎn)生負面影響。

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,很難與父母建立深厚的情感鏈接,也很難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支持,他們一般都會認為父母不關心自己,轉(zhuǎn)而尋求外界的支持和認同感,并且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,這種情況會越嚴重,親子關系當然越來越疏遠。

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這樣一句話:“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,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。”

所謂幸運,無非是從小就出生在一個有愛、和諧、幸福的家庭。體會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,感受父母無條件的愛和重視,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。這些寶貴的陪伴記憶和經(jīng)歷,都會成為孩子與父母維持長久親子關系的重要因素。

【最后寫給父母的話】

為人父母,我們都希望與孩子保持終身的親密。而給予孩子時間和愛,是維系這種關系的關鍵。因為一旦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持續(xù)的愛,他們也會全心全意地持續(xù)的回報父母。這種雙向奉獻的親情,能夠跨越時空,成為穩(wěn)定的親子關系的定海神針。

    相關閱讀

    熱點推薦

      編輯推薦

      圖文推薦
      • 五行缺木的男孩名字屬龍 龍年缺木男孩名字

      • 男孩五行缺木取什么名字好 男孩五行缺木的好名字

      • 五行起名字大全免費 根據(jù)五行八字免費起名

      • 八字算五行缺什么取名 八字怎么算五行缺什么

      熱門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