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們回到老家,難免要和老家人的坐下來聚聚。由于多年未見,很多面孔都已顯得陌生,一時難以叫出他們的名字。這時候,家里的長輩就會出來說:“說你們倆是親戚,一點都不假,屬于沒出五服的親戚。”
從老人說的話,我們不難看出沒出五服的親戚看來是真的是關(guān)系很近的親戚了。那么什么是五服呢?
“不能三年之喪, 而緦,小功之察; 放飯流歠,而問無齒決, 是之謂不知務”這是孟子在與弟子交流時的一句話,緦就是我們常說的五服之一,最后一服了,也算是最親的親戚里最遠的一服了,是不是有點拗口。
這句話是說,做子女的不能為父母守孝三年以報父母養(yǎng)育之恩,卻要求晚了好幾代的孫子、曾孫、甚至玄孫守孝,反問他們?yōu)槭裁床豢拚娴目梢詥??事實上,隔了這么多代,感情早就淡了,哭不出來也是正常的。緦指的就是隔了好幾代的孫輩。
中國人有輕生重死的傳統(tǒng),俗話說“人死為大”,因此古人對人死后的喪事流程也是有很詳細的規(guī)定的,喪禮上著裝、頭繩、喪杖的材質(zhì)、形狀、款式都有嚴格的規(guī)定。五服就是葬禮上對不同身份親人著裝的要求,根據(jù)材質(zhì)、款式分為了斬衰、齊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緦麻五種。喪禮舉辦時,關(guān)系最近的穿斬衰,次之穿齊衰,再次之穿大功,遠一點的穿小功,關(guān)系最遠的穿緦麻。不像現(xiàn)在,葬禮禮儀完全西方化,參加葬禮的人不管關(guān)系遠近都是深色正裝,胸帶小白花,胳膊上戴個黑紗就得了。古時候,不同喪服的材料不同,款式不同,守孝的時間也不同。
斬衰,一般是死者的兒子、未嫁之女穿的,守孝三年。這一服是有最粗劣的麻布制成,四周都不縫邊。
齊衰,一般是親叔侄等喪服,守孝一年或五個月,不杖期6個月,這一服由稍粗的麻布制成,四周縫邊。
大功,一般是堂叔侄關(guān)系,守孝為9個月,喪服用粗熟麻布制作,布料要白很多。
小功,一般是從侄、從孫關(guān)系,守孝期5個月,喪服用稍粗的熟麻布制作。
緦麻,一般是族兄弟,守孝期3個月,喪服是有細熟麻布制作。
由此可見,關(guān)系越近,喪服的質(zhì)地越差。
除此之外,還有兩種喪服,一個是降服,一個是反服。古時候,重男輕女的觀念很重,如果長子膝下無子,弟弟就會把自己的一個兒子過繼給哥哥。當?shù)艿苋ナ篮螅^繼子不必服斬衰之喪,只服齊衰之喪即可,但是訃告上會寫上降服子,這就是降服。反服,顧名思義就是長者服晚輩之喪,即父服子喪。
在講齊衰的時候,我提到了杖期,執(zhí)不執(zhí)喪杖守孝的時間是不一樣的。所謂的喪杖就是一根直徑為十幾公分的木棍,外面用刺狀白紙包裹,根據(jù)去世人的身份不同,喪杖的材質(zhì)也不同。
死者為男性,喪杖用竹子制成,因竹子是圓形似天、性貞潔,四時不凋,表明了父禮痛極,自然圓足之意。死者為女性,喪杖桐木制作,削成方形,外形像地,桐木實心表子女終身孝心。此外,桐與同讀音相近,表明子女對母親的孝心與父親相同。
由此可見,古人對死的重視,喪禮上的每一個細節(jié)都不是隨便安排的,都蘊藏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內(nèi)涵和華夏兒女的拳拳孝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