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么人需要掌控感,你坐車暈車嗎?
但是你發(fā)現開車的人不暈車,即使他自己坐車很暈,等他開車的時候他也不會暈。為什么是這樣?
從心理學角度講主要在于有很強的控制感,坐車的人呢,因為他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控制感,他也不知道司機什么時候會加速剎車拐彎,總是喚起她潛在的這種焦慮和無助,讓人產生了這種暈車反應。
而開車的人呢,就有一種主動和掌控的感覺,這種掌控感可能讓人能夠提前預見到哪些不舒服。
同樣我們感受一下,比如說寫字樓上面的裝修工人在用沖擊鉆發(fā)出刺耳的聲音,就是樓下的住戶覺得非常的煩躁,恨不得上去痛罵一頓,但是裝修工干活就干得很認真,為什么它不受到一些噪音的干擾?
因為他自己是在掌控這一切,而樓下的人完全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發(fā)出來,所以感覺到非常的煩躁,事實上當我們所有的活動如果離開了這種控制感,我們就會變得索然無味。
游戲充滿樂趣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有控制感,同樣的話自己說出來和被人逼著說出來感覺是不一樣的。
比如說你逼著孩子認錯,和孩子自己認做感覺也是不一樣的,當你自己明顯的感覺到自己可以掌控人生的時候,你就會充滿樂趣,對生活更加樂觀。
如果你感覺對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掌控能力,就會變得非常悲觀,喪失自信,并且失去人生的大部分的快樂。
孩子感受不到學習樂趣,可以分兩類:
有一類,他們很少有機會左右一切,他們無法選擇聽課的時間和內容,也無法選擇老師無法控制作業(yè)的內容和數量,無法選擇考試與休息的時間,所以當學校停電而無法上課,或者是天下雪路途不能上課的時候,學生們會無比的興奮,因為他們內心是不喜歡被別人掌控的。
有一類成績非常好的學霸,他就非常有樂趣,一切都在他掌控之中,所以這些學霸都有個共同的特點,就是他們有強烈的控制感。
如果想讓你的孩子從普通的學生變成學霸,就得讓他們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,有強烈的掌控感。
那該如何做呢?
以下有3點的建議,第1點建議,就是讓孩子養(yǎng)成主動學習的習慣,這里面重點包括暑期的自學或者是平時晚上的預習的習慣。
如果第二天老師講什么,一切都在他意料之中,然后甚至它只有一些不懂的問題,帶著提問的話,這個學習他會完全有掌控感,給人會帶來很大的樂趣。
如果今天上的內容沒搞明白,第二天上什么也不知道,他的內心就會充滿著不安感,這種恐懼感對他學習帶來巨大的壓力。
第2個就是在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的時候,不要由父母來決定。由父母來協助孩子來幫助他,讓孩子自己來安排制定學習計劃和他的休息時間,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定的掌控感,甚至包括你們家的一些事情。
比如說出去旅游的時候,開家庭會議一家人準備出去做個旅游計劃,一起商討,商討完之后把這條旅游的計劃總負責交給孩子。
然后給他1000塊錢,讓她自己來掌控,怎么花費,積極性和責任心完全不一樣。
第3點,給各位父母的建議,就是在你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啊,想辦法本來是用你說了算的事情,讓孩子說了算。
多讓孩子選擇,比如說問孩子,放學回到家,你是自己先寫完作業(yè),有足夠的時間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,第二天老師還表揚你作業(yè)寫得認真。
還是回家先打游戲不管作業(yè),最后晚上很晚很辛苦做完,第2天作業(yè)老師批評你不認真。
你喜歡哪一個?結果孩子說我喜歡第一個。這時父母就說了孩子就按你說的辦,在孩子溝通的智慧很多。
大多數父母很急,總想要求孩子,孩子有被掌控的感覺就沒有樂趣,所以你要想辦法從以前強的形象變成示弱的形象,讓孩子說出來。
讓你的孩子來享受到自己掌控一切的樂趣,引導孩子養(yǎng)成這些好的習慣,同時也要求自己從以前你說了算變成讓孩子說了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