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 忍耐力
如困難、饑餓、勞累等等,認為這些是人生必有的經(jīng)歷,孩子碰到這些困難沒有什么了不起,應該讓他自己去克服。這樣的劣性刺激對孩子的成長十分有利。
有一個有趣的現(xiàn)象,做家庭教育咨詢的來訪者基本都是母親,這就說明,在教育子女這個問題上也許出現(xiàn)了“陰盛陽衰”的現(xiàn)象。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以母親為主的占50%,以父親為主的占20%,平分秋色的占30%。不少爸爸把教育寶寶的責任推給媽媽,自己則躲個清閑,其實這樣做不好。
當問及一些父親淡出家庭教育的原因時,有的答:工作太忙,沒時間管孩子;有的說:脾氣不好,沒法跟孩子生那個氣……看來好象都有理由,其實他們忘記了古訓“養(yǎng)不教,父之過”。
缺少男性教育,孩子的性格、情感、意志、思維方式等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。我們的孩子現(xiàn)在受到母性教育已經(jīng)夠多了,嬰兒時多是母親喂養(yǎng)、照料;上幼兒園全是女老師的教育;小學、中學階段基本上也是女老師教育為主;缺乏男性教育往往會使孩子表現(xiàn)出多愁善感、性格懦弱、膽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、自卑等特點。
父親的缺席,使得孩子的性格缺陷難以得到及時的彌補,在孩子需要父親的指點時,卻把孩子推給無助的媽媽。
長此以往,若寶寶心里感到爸爸對他不負責任,有事時也不向爸爸征詢意見,爸爸的威信就會越來越低,孩子的性格缺陷就越來越難彌補。父親們懶一時,躲一時,卻恐怕要后悔一輩子。
在這一點上,筆者想到了在第一部《大宅門》中,七夜白景琦和妻子黃春生了一個兒子叫白敬業(yè)。在爸爸管教孩子稍嚴厲的時候,媽媽黃春總是太愛護孩子,總說“孩子還小”,不忍心懲罰,也拿不出管教的辦法,只一味縱容,所以讓孩子躲過一劫。白敬業(yè)長大了之后性格懦弱不爭氣,和他父親完全不同,也許正是這個道理。
說到這個例子,我們還可以看出,夫妻兩人在教育方法上一定要一致,不要一個寬一個嚴,讓孩子覺得有空子可鉆;另外,不可太極端,過寬或過嚴都是不好的,不但會對孩子造成傷害,而且父母本人也很難堅持。
合適的做法是,父母兩人誰都不要溺愛或者太暴政,都要人性且講原則,而且,兩人要拿出統(tǒng)一的一套原則來,都要堅定不移地執(zhí)行。
父愛如山,母愛似海,父親與母親在家庭教育中各有優(yōu)勢,必須做到陰陽互補、平衡,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有利。母親們偶爾也要放手,讓父親們多照顧孩子,父親更要主動參與,除了能讓孩子變得更優(yōu)秀,也能令家庭關系更加和睦。
也許有父親要問,“那萬一我真的很忙,要怎么辦呢?”
心理學家認為,應該由父母誰來照顧孩子更多些,在孩子不同年齡是不同的:在孩子小時,母親應該多負些責任,因為這時候孩子需要細心的照料;孩子長大以后,父親應該多教育,這是因為孩子大了心理特點有變化,照顧過細他反而會反感。這個時候,父親就該義不容辭地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,盡到自己的為父之責。
本文由媽媽育兒網(wǎng)(http://trippycrew.com/)小編編輯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