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黃臺之瓜何堪再摘”的意思:
黃臺之瓜一句,出自唐代李賢《黃臺瓜辭》:
種瓜黃臺下,瓜熟子離離。
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。
三摘猶自可,摘絕抱蔓歸。
白話文解析:黃臺下種著瓜,瓜成熟的季節(jié),瓜蔓上幾長了很多瓜。摘去一個瓜可使其他瓜生長得更好。再摘一個瓜就看著少了,要是摘了三個,可能還會有瓜,但是把所有的瓜都摘掉,只剩下瓜蔓了。
詩文背景:唐高宗時期,朝政由皇后武則天代為處理,武后的野心很大,手段十分殘忍。她廢太子李忠立李弘做太子,后把太子弘毒死,立李賢為太子。這首詩通俗曉暢,寓意明了。詩以瓜與采瓜人比喻子與親,以摘瓜喻骨肉相殘,充分揭示并控訴了武則天的暴虐,諷刺意味很強。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則天不能再廢太子。
種瓜黃臺下,瓜熟子離離。
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。
三摘猶自可,摘絕抱蔓歸。
白話文解析:黃臺下種著瓜,瓜成熟的季節(jié),瓜蔓上幾長了很多瓜。摘去一個瓜可使其他瓜生長得更好。再摘一個瓜就看著少了,要是摘了三個,可能還會有瓜,但是把所有的瓜都摘掉,只剩下瓜蔓了。
詩文背景:唐高宗時期,朝政由皇后武則天代為處理,武后的野心很大,手段十分殘忍。她廢太子李忠立李弘做太子,后把太子弘毒死,立李賢為太子。這首詩通俗曉暢,寓意明了。詩以瓜與采瓜人比喻子與親,以摘瓜喻骨肉相殘,充分揭示并控訴了武則天的暴虐,諷刺意味很強。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則天不能再廢太子。

黃臺之瓜出自哪個典故?
唐高宗時期,朝政由皇后武則天代為處理,武后的野心很大,手段十分殘忍。她廢太子李忠立李弘做太子,后把太子弘毒死,立李賢為太子。李賢是武則天和唐高宗所生的第二個兒子,李弘被親生母親武則天毒死后,李賢被立為太子。武則天又想殺他。她派人搜查太子府,搜出數(shù)百具甲胄,揚言太子謀反,要再次“大義滅親”。但高宗反對,遂幽禁在宮中,第二年遷往巴州。高宗死后,武則天派酷吏丘神勣逼李賢自縊。尸體停放巴州,中宗復辟,武則天被迫退位后才迎還長安,陪葬乾陵。